日耗200头猪,最高日产近8000斤脆哨,年销200万斤——这是贵阳“丁家脆哨”的大生意。
在贵阳几乎妇孺皆知“丁家脆哨”,不仅是许多人本地人餐桌上绝佳味道,也是淘宝“贵阳销量榜”上的榜首特产。
“一头生猪能用的部位只有40斤左右,40斤猪肉做脆哨出来就更少了。”贵州丁家脆哨特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丁桂月说,每天凌晨,生猪20%的特定五花或槽头肉,被精准分割出来,送入丁家脆哨的现代化车间。

丁家脆哨总经理丁桂月
在丁家脆哨的现代化车间,被精挑细选的肉块,将历经十九道严苛工序的“淬炼”——从精准切割、反复揉洗去腥,到香料和地方特色配料腌制入味,再投入恒温油锅中经历数十分钟的耐心“熬哨”,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掌控火候与时间,猪肉的水分在翻滚的热油中丝丝蒸发,脂肪在高温下转化,最终蜕变为一粒粒焦香四溢的脆哨。
做“配角”,就要做大众的“配角”。“丁家脆哨”的销量成功,也正是在于其“百搭”属性。炒菜提香、拌粉增味、佐酒小酌,甚至当零食解馋,它都能胜任。

准备发货的丁家脆哨
“它是一个百搭的小食品,”丁桂月说,中年人、老年人和小孩都喜欢。
正是这种渗透日常饮食场景的普适性,让“丁家脆哨”从地方风味跃升为全民美食。或许,年轻人会把“丁家脆哨”当成粉面的佐料,中年人把脆哨当作零食,老年人把它当作下酒的小菜——做好了这么多人的“配角”,销量自然就上去了,成为了“主角”。
“我们做的广告少,主要是一个积累。”丁桂月说,“要追溯历史的话,有上百年了。”至今,丁家脆哨历经五代人手手相传,早已是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贵州老字号的“双料”王。
这份厚重的历史,也成为了消费者信任的基石。精选上等猪肉、严守十节点十九道工序的笨功夫,让每一粒脆哨都达到“香、脆、好”的极致标准。“品质是口口相传来的,本地人认可了,自然就推荐给游客。”丁家脆哨电商负责人徐杰杰说。

丁家脆哨电商负责人徐杰杰
线上营销策略则是其触达全国的关键。“9.9元包邮装,给我们带来很多回头客。”徐杰杰说。
徐杰杰认为,动辄上百元的组合套餐可能会让初次接触的顾客犹豫,但通过9.9元的试吃装,能让更多消费者以极低的门槛尝试。一旦他们爱上这种独特的焦香口感,就很容易转化为长期复购的忠实客户。
这种“小包装引流、大套餐盈利”的组合策略,既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,又通过试吃装的口碑传播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。
而对于那些已经成为“回头客”的消费者,丁家脆哨则通过推出不同规格的家庭装、礼盒装,满足他们日常囤货、节日送礼等多样化需求,进一步提升了客单价和复购率。
这种精准的线上营销策略,与线下百年老店积累的口碑形成合力,让这颗小小的脆哨得以跨越地域限制,走进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学安
编辑朱登芳
二审江婷婷
三审岳振
编辑: 来源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