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厦门网讯(文/图厦门日报记者谭心怡)清晨到办公室,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,王灿江总是先翻开一份《厦门日报》。这一习惯,他已经坚持了28年。
对他来说,《厦门日报》不仅是每天的信息来源,更是一份改变过他人生轨迹的报纸。
1997年秋天,王灿江刚从三明来厦门不久,还在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。一次偶然的翻阅,他在《厦门日报》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——中国中安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正在招人。
“当时觉得《厦门日报》的招聘启事可信度高、含金量大,就决定试试。”王灿江回忆道。凭借法律专业背景,他顺利应聘成功,从公司法务一路做到总经理,王灿江用28年的奋斗,在这家公司站稳了脚跟。小小的招聘启事,打开了王灿江事业的新篇章,也让他与《厦门日报》结下了深厚情缘。“可以说,没有它,就没有我今天安身立命的‘本’。”
王灿江说,《厦门日报》不仅帮助他找到职业方向,也融入了他的生活日常。
王灿江几乎每天都要读报两次——早晨到单位后翻阅当天新闻,睡前再细看一遍,补漏白天没读完的内容。“有时候忙起来,白天看得不全,晚上一定要翻完,不能漏掉。”王灿江笑着说。他把读报当作生活的一部分,也当作了解世界的窗口。消防安全新闻、政策解读……这些内容帮助他更好地开展工作,保持对城市变化的关注。
在所有版面中,他最钟爱的当属“城市副刊”。这里有普通读者写的生活故事,有老照片、老物件勾起的回忆,也有不同视角下的人生感悟。“让我觉得很亲切,有一种温暖和怀旧感。”王灿江说。
二十多年来,《厦门日报》的变化,王灿江都看在眼里。从黑白到彩色,从版式到栏目,报纸一步步在变,而他一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。
“现在的版面更吸引眼球,阅读体验也更好。”他说。在他看来,报纸始终在顺应时代,同时坚守品质。即便如今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,他依然偏爱报纸,因为“纸张更有温度,有一种无法替代的安心感”。
“读报,是习惯,更是情感。”这是他28年来的坚持,也是他与《厦门日报》最真切的缘分。
编辑: 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