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彩贵州网讯金秋时节,阳光洒满绥阳县蒲场镇洛江社区田湾组的田野,一幅繁忙而充满生机的农耕画卷正徐徐展开。在绥阳黔儒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葱基地里,泥土的芬芳与村民们的笑语交织,沉甸甸的希望正从这片沃土中拔节生长。

沿着田埂走进基地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移栽景象。十余位村民手中捧着鲜嫩的葱苗,动作娴熟地将其摆放在预先标记好间距的板上。他们弯腰、分苗、入土、扶正,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细致与专注,翠绿的葱苗在黄色的田垄间整齐排列,如同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清新的绿纱。
不远处,一台起垄机器正轰鸣作业,锋利的犁刀划过土地,将松散的黄土翻整成一道道笔直均匀的田垄,为后续种植打下坚实基础。播撒种子的村民则手持种子,脚步稳健地穿梭在田垄之间,细小的种子从指缝间滑落,悄然埋入土壤,孕育着下一季的丰收。

“我们这大葱基地一年种两季,从播种、育苗到移栽,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。”合作社负责人邢珊蹲在田边,轻轻拨开土壤查看葱苗长势,眼中满是期待。
今年是她跨界投身农业产业的第一年,此前,这位企业家已涉足房地产、服装贸易等领域,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。为了做好大葱产业,邢珊流转了洛江社区400余亩耕地,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。如今,基地每天都有20余名工人忙碌其中,除草、打药、培土、浇水,各项管护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。

“目前马桑桥片区约150亩正在移栽,其他区域和马桑桥片区也在持续育苗。”邢珊介绍“预计每亩能产八千斤大葱,品质好的话产量还能更高,后续我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,大力发展大葱产业。”
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黄天群,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。“在这里上班挺好的,离家只有几公里,老板还包一顿饭、接送我们,特别贴心。”黄天群一边移栽葱苗一边笑着说:“基地按计件算工资,自己勤劳就能多做多得,时间也自由,来得晚或早都行,干着很开心。”

据悉,该基地产出的大葱主要销往四川、重庆等地的蔬果批发市场,已形成稳定的线下销售渠道。
夕阳西下,余晖为田野镀上一层金色,村民们仍在田间忙碌,欢声笑语在田埂间回荡。从企业家跨界“新农人”,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绥阳黔儒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葱产业,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,更让乡亲们的生活像地里的大葱一样,节节拔高,充满希望。(伍会芳黄梅梅)
一审:余旭
二审:王信姚腾
三审:唐全寿
编辑: 来源: